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面对心血管病这个“头号杀手”,如何才能不“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记者林苗苗)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当前,心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城乡居民的死亡原因首位,平均每5例死亡中约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面对这一“头号杀手”,如何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记者林苗苗)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当前,心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城乡居民的死亡原因首位,平均每5例死亡中约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面对这一“头号杀手”,如何让心血管少受伤?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多位专家给出答案。

每5例死亡中约2例死于心血管病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推算认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为3.3亿人。目前,心血管病死亡仍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疾病带来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日渐加重。

在今年9月举办的中国心脏大会2021暨第六届中国血管大会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心血管病防治能力显著提升。

胡盛寿介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发布的中国心脏外科手术量统计等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心脏外科手术量已突破25万例/年;冠脉搭桥患者住院死亡率从2013年的0.9%降至2018年的0.6%。

“根据相关数据和测算,近二十年来,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稳步提升,从1991年到2015年,高血压控制率由3.0%提高到16.8%,遏制了脑血管病的快速增长趋势。”胡盛寿表示,然而受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方式等影响,预计未来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仍将持续增长,负担将持续加重。

心血管疾病防治 三类人群值得关注

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发布的多个心血管病领域的科研成果对疾病防治具有参考意义,值得关注。

——“低危人群”不能掉以轻心,我国超半数心梗患者发病时并非高危人群。一般认为,发生心梗的人,往往此前危险评分为高危。然而,阜外医院近期发表的中国急性心梗注册研究分析认为,我国超半数急性心梗患者发病时为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评分的低、中危人群,而55岁以下的急性心梗患者也有将近半数(47%)为低危人群。

——青少年高血压需引起警惕。多项研究发现,高血压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我国青年及青少年的高血压发病率不断上升。近日,阜外医院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根据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基于三次非同日血压测量,12至17岁青少年的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8.8%。研究发现,父母的高血压病史是青少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者分析这一部分可归于遗传因素,不健康饮食等环境因素也有一定作用。

——适合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值需进一步探讨。阜外医院教授蔡军、张伟丽近期牵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认为,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将收缩压(即“高压”)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之内能切实提供临床获益且相对安全,这一数值低于目前普遍接受的目标值。研究发现,将高压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之内可进一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中风等的发生风险,这意味着适合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值需进一步探讨。

预防关口前移 让“伤心”少一些

胡盛寿认为,心血管病的防控仍应以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努力实现将心血管病防治的主战场由医院转向社区,增强基层的“守门员”能力,提升每个人的健康责任意识。

专家建议,在预防急性心梗等方面,尤其对于年轻人群,即使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少,也应重点关注、密切随访,积极干预青年肥胖、吸烟及饮酒情况。此外,急性心梗年轻患者中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也较高,应考虑将这一因素纳入风险评估体系。

青少年肥胖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专家建议,肥胖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血压,包括胰岛素抵抗和瘦素分泌,瘦素还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血压升高,在肥胖诱导的青少年高血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减肥是控制青少年血压水平的重要干预措施。

合理控制“三高”是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基石,尤其对于高血压患者等人群,定期监测血压非常必要。电子血压计因其便利性在家庭中日渐普及,但相比水银血压计往往准确度稍差。专家表示,学术研究发现在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时,连续测量3次并取平均值,能有效提高结果的准确度。

来源:新华社


文章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网址: http://www.zhxxgbzzzz.cn/zonghexinwen/2021/1013/501.html



上一篇:说一个对脑血管好的方法:日行8000步
下一篇:低钠盐最适合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肾脏功能不佳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投稿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版面费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论文发表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