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人为什么会患心血管病?35年研究:与3个年龄段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第1杀手,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极高,即使能及时抢救也难免会留下后遗症,以至于患者生活无法自理。随着老龄化和城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第1杀手,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极高,即使能及时抢救也难免会留下后遗症,以至于患者生活无法自理。随着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再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逐渐趋于年轻化。

现如今,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第1位,农村达到45.01%,城市达到42.61%,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多高,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心血管病死大幅度增加,应引起每个人的重视,那为什么人类会患上心血管疾病呢,不妨来探一究竟。

这个“第一”真的不好

调查显示,2019年全世界有960万男性和890万女性因为心血管疾病而死亡,大约占全球死亡总数的1/3,特别是30~70岁的人数达到610万,其中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达到第一。

一生中心血管会出现哪些变化?

最近,一项35年的研究显示,人的心血管健康与人的3个年龄段有关,而这份研究是来自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它对从青少年到老年时期的心血管的变化与健康状态进行了梳理整理。

1、25岁到45岁

25~45岁的人处于低风险阶段,只有极个别人出现极端风险或遗传因素。约5%~15%的人出现早期疾病,如肺功能丧失、糖尿病或高血压,还有心脏功能或心脏结构发生改变、亚临床心血管疾病等。此阶段的生活方式决定以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45~65岁

45~65岁的人群处于心血管疾病中等风险,20%~40%的人群出现亚临床疾病,3%的人出现临床事件,认知功能已经慢慢下降。

3、65岁后

65岁后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约60%~80%的人出现亚临床心血管病变,15%的人出现临床事件,认识功能下降显著。

在我国对心血管影响严重的因素是什么?

1、高血压

持续性高血压会促进小动脉平滑肌收缩,小动脉持续收缩又会影响血管壁获取营养,造成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内膜也逐渐增厚,久而久之导致小动脉硬化。持续处于高动脉压力状态可增加血浆脂蛋白通透性,使得胆固醇在血管内膜下沉积,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2、吸烟

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可破坏血管壁完整性,使得血液中胆固醇易在血管壁沉积;同时也会降低血液中氧气含量,促使坏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促进动脉出现粥样硬化。

3、肥胖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大多数肥胖者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高,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这些因素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生成,从而引起心血管疾病。

4、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是胆固醇在动脉管壁沉积的结果,血脂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胆固醇会慢慢地沉积在动脉管壁中,久而久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不同年龄该如何去保护心血管?

1、20~30岁

20~30岁的人应少坐多动,每坐一小时站起来活动几分钟,每周有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同时定期去医院检测血压、心率和体重以及腰围等。

2、30~40岁

30~40岁的人群应增加户外活动量;采取少盐少糖少油的饮食原则,多吃绿叶蔬果,增加主食中粗杂粮的比例;学会释放压力,同时应了解家庭遗传史,每年去医院做次全面体检。

3、40~50岁

40~50岁的人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以及体重等各种指标。特别是45岁后每三年检查一次血糖,高危人群一年检查一次。

4、50~60岁

50~60岁的人应保持心态平和,因为情绪波动过大会使得血压急剧升高,进而造成心血管意外。

5、超过60岁

超过60岁以上的人尽量一天监测一次血压,每年去医院做次血管超声检查。

温馨提示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好好呵护心脏,调整好饮食结构,远离高盐、高糖和高脂肪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适度运动,积极控制体重。平时多留意自身症状,若出现难以解释的胸部疼痛或不适还需及早就医,不能一直拖延。


文章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网址: http://www.zhxxgbzzzz.cn/zonghexinwen/2021/1202/554.html



上一篇:交通污染 增心血管病风险
下一篇:JACC:不同心血管病,适合的血压范围也不同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投稿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版面费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论文发表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