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期[06/01]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版面费[06/01]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投[06/01]
心血管病隐患从娃娃“找”起(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男女心血管健康有差异 目前,全国只有1.9%的男性和1.6%的女性有理想的心血管健康状况。男性和女性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存在差异。这种性别差异与多种
男女心血管健康有差异
目前,全国只有1.9%的男性和1.6%的女性有理想的心血管健康状况。男性和女性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存在差异。这种性别差异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生理年龄差异、激素水平差异、肾功能差异、染色体差异等。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女性比男性幸运地多了一把“保护伞”——雌激素。
“在女性绝经期之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低于男性;而在绝经期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则高于男性。”朱艳娜说,“主要是由于雌激素对于心血管健康的保护作用,绝经期之前,雌激素通过调节心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细胞功能,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除了生理因素影响外,一些非生理性因素如健康和消费观念、吸烟、生活方式等也会导致男性和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同。
从社会人口学方面分析,女性比男性更加注重形体,对于健康的关注度也高于男性。
另外,男性吸烟、饮酒的比例远高于女性。虽然儿童和青少年的不吸烟比例达98.7%,但是被动吸“二手烟”也会危害到孩子们的心血管健康。
尼古丁、一氧化碳和氧化物等不良化学物质会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除了损害肺部器官,还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心肌缺血,增加血栓风险,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一般来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公认有两种:一种是脂质沉积,比如血脂在血管壁的沉积,特别是氧化性胆固醇的沉积,导致血管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另外一种是炎症反应,当炎症因子出现时,会导致巨噬细胞聚集,进一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血管损伤和功能异常。
研究团队的问卷调查发现,儿童和青少年被动吸烟的比例达20%。“我们希望家长为了孩子的心血管健康,尽量减少吸烟,尤其避免在室内、车内等相对密闭的环境吸烟。”朱艳娜呼吁。
文章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网址: http://www.zhxxgbzzzz.cn/zonghexinwen/2022/0224/643.html